尊重學術倫理及智慧財產權 請購置合法教科書
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博物館學組 數位典藏 課程計畫講授大綱
顏上晴 老師 授課
課程代碼
MMS106113771
課程英文名稱
Digital Archives
核心能力/評核指標
1.博物館學專業研究
5.文物維護與蒐藏管理
1-4符合當代E化科技與社會發展趨勢
5-4E世代藏品之利用、操作與實務學習
5-6認識蒐藏之特質、大眾服務及文物加值運用
課程目標
培養學生對數位典藏概念的了解,包括發展現況、數位化技術、Metadata、典藏系統、加值應用等,以建立學生在數位典藏領域的專業知識。
課程描述
1.介紹國內、外數位典藏發展現況、數位典藏技術、加值應用等專業知識。
2.參訪數位典藏執行單位,驗證與回饋課堂教學,並了解數位典藏實務發展。
課程進度
第一週 課程說明
第二週 數位典藏的意義與目的
第三週 數位典藏與數位博物館
第四週 國內、外數位典藏發展狀況
第五週 文物數位化技術1:數位化工作流程
第六週 文物數位化技術2:影像品質管理
第七週 Metadata標準1:概論與程序標準
第八週 Metadata標準2:資料結構標準
第九週 Metadata標準3:內容與值等標準
第十週 期中考
第十一週 數位典藏系統建置
第十二週 數位典藏加值應用
第十三週 經典數位典藏參訪
第十四週 數位典藏權利管理1:數位典藏的法律規範
第十五週 數位典藏權利管理2:數位典藏權利盤點
第十六週 數位典藏資源整合
第十七週 數位資源保存維護與永久典藏
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
教材及參考資料
李姿穎、林彥宏(2008.7.11):數位典藏資源的長期保存與品質管理。數位島嶼電子報 http://content.teldap.tw/index/?p=765
陳亞寧(2005):後設資料發展趨勢與數位典藏應用之比較研究。圖書與資訊學刊,53,31-50。
陳亞寧、陳淑君(2007):後設資料入門導論。收錄於(蔡永橙、黃國倫、邱志義等著)數位典藏技術導論。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、中央研究院。 http://ebook.iis.sinica.edu.tw/pdf/ch2_Metadata.pdf
陳亞寧、葉俊宏、陳慧娉、城菁汝、沈漢聰、鍾豐謙(2010):都柏林核心集最佳實務指引。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。http://metadata.teldap.tw/project/filebox/metrics/DCPB.pdf
陳和琴(2009):描述文物之資料內容標準CCO。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,46:4,497-522。
陳泳任(2008.7.11):論故宮書畫數位影像的建置與品質管理數位島嶼電子報 http://content.teldap.tw/index/blog/?p=1652
陳淑君、城菁汝、陳雪華(2013):探索數位典藏的詮釋資料與索引典之多語化。圖書與資訊學刊,5:2,49-72。
項潔、陳雪華、陳昭珍、郭筑盈(2005)。數位典藏產業商業模式之探討。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,75,63-74。
黃如足、吳國淳、梅世杰(2003):國立歷史博物館器物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。國家數位典藏通訊 http://www2.ndap.org.tw/newsletter06/news/read_news.php?nid=655
黃國倫、林金龍(2007):數位典藏系統建置。收錄於(蔡永橙、黃國倫、邱志義等著)數位典藏技術導論。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、中央研究院。
廖凰玎(2010):論博物館數位典藏圖像授權法律關係--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。博物館學季刊,24:2 19-37+39。
薛理桂、王麗蕉(2006)。檔案館、圖書館與博物館三大知識領域在新資訊時代的整合趨勢--以加拿大與英國為例。檔案季刊,5(4),1-16。
薛理桂、王麗蕉(2008)。檔案描述內容標準之發展:以DACS為探討核心。檔案季刊,7(3): 8-30。
顏上晴(2008):整合蒐藏作業制度的典藏管理系統之探討: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,科技博物,12(3),65-84。
顏上晴(2010):博物館、圖書館與檔案館資源的實體及虛擬整合: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。檔案季刊,9(2),50-67。
顏上晴(2011):博物館程序標準之研探。博物館學季刊,25(3),43-64。
吳宜修 (2007):從「文化遺物著錄規範」反省器物數位典藏內容建置,故宮文物月刊,288: 120-128。
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(2007): 9-1-3 後設資料專論:博物館社群後設資料標準。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。(also available from http://www2.ndap.org.tw/eBook08/showContent.php?PK=262#_3._檔案館Metadata_II:資料內容標準(檔案描述規則專論)
中央研究院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 (2013):後設資料標準簡介-依類型。http://metadata.teldap.tw/standard/standard-frame.html
藝術與建築索引典(2009-2010):藝術與建築索引典http://aat.teldap.tw/index.php?_session=z8X56dE3KLvb9*7
林彥宏(2010): 《Object ID入門》導讀。博物館簡訊,54,25-28。
徐典裕(2012)。虛實整合跨領域知識內容管理與數位博物館 建構模式: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。博物館與文化,4,3~29。
林信成(2009)。數位典藏資訊系統之長期保存規劃與實施,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,46(3),頁323-349。
謝銘洋、趙義隆、陳曉慧(2008),數位典藏之保護與授權加值應用相關法律問題探討, 藝術教育研究,16,77-106。
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(DCMI). (2012).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, Version 1.1. http://dublincore.org/documents/dces/
Pedley, Paul. (2005). Managing digital rights: A practitioner’s guide. London: Facet Publishing.
Baca, M., Harpring, P., Lanzi, E., McRae, L., &Whiteside, A. B. (2006). Cataloging Cultural Objects: A Guide to Describing Cultural Works and Their Images. ALA Editions. (also available from http://cco.vrafoundation.org/index.php/toolkit/cco_pdf_version/)
The J. Paul Getty Trust. (2014).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. http://www.getty.edu/research/publications/electronic_publications/cdwa/categories.html
The J. Paul Getty Trust. (n.d.). Art & Architecture Thesaurus® Online. http://www.getty.edu/research/tools/vocabularies/aat/
先修課程或特殊規定
評分標準
課堂參與:40%
包括學生出缺勤情形、在課堂的參與與討論、是否事前準備與閱讀上課之教材資料。
期中考:20%
測試學生對數位典藏的基礎概念認知程度。
期末考:40%
學生每人選擇一個數位典藏主題網站,先描述網站內容,再就該網站呈現的某一項數位典藏主題,如影像品質、Metadata等進行探究,評論其優劣與可能改善之處,在期末進行口頭報告。
如有違反學術倫理,該科目(或報告)給予0分
備註